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每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孩子,其行为背后,除了代表深切的求知欲望,更象征着深不可测的发展潜能。好问宝宝的认知养成,主要历经“感官锁定”、“肢体探索”与“疑惑发问”等3大阶段。当孩子开始会坐会爬时,表达好奇心的方式,将渐趋成熟;从单纯的“注意”,演变到更复杂的“探索”。等小孩行动能力逐步养成时,对于感到“好奇”的事物,除了目光注视、咿咿呀呀地发出声响,还会伸出小手小脚抓取、触碰;如此的肢体反应,代表孩子发展已进入另一阶段。父母可别一味以为孩子不懂事,适时地放任探索,将有助于学习启蒙。
语言发展与认知养成是同时进行的。从孩子约2岁大,会说出简单词汇开始,即进入好问的高峰期。宝宝的好问行为,与语言发展有密切关系。当孩子从“语言前期”迈入“语言期”后,依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完整度, “好问”的热门问题也就各不相同。根据宝宝的年龄演进,又可区分为下列4大“好问”阶段。
1~2 岁的孩子: 已经开始利用语言,作为对外沟通工具。由于词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早期多使用“妈妈,抱抱”、“杯子、喝水水”等2~3个字汇组成简短语句。
2~3 岁的孩子: 2岁小孩的问句,多以“这是什么”的形式呈现。透过家长对于“这是什么”的解惑,孩子正借由“发问一吸收一学习”的过程,快速累积知识基模,储备更复杂、精确的认知发展及语言表达。
3~4 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从倾听过程中理解学习;除了在简易问答(如:他是谁、这是什么等)表现更加自如外;对于较为深入、抽象的情境式问句(如:他为什么在哭、你为什么都不笑等),也会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变得更为丰富。
4岁以后的孩子:逻辑观念越来越清晰,已经可把“为什么”,跟所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因果相连;而针对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认知(如:见到长辈为什么要问好),也能充分理解。
站在正向的教育观点,孩子为了探索世界所兴起的求知欲,父母应从旁支持,并给予鼓励。然而,可不是所有的好奇宝宝,都是求知欲旺盛的小小知识家;倘若宝宝得不到父母充足的爱与关心,部分会以“夺命连环问”方式,吸引家长目光。“好问宝宝”多拥有较为活泼、不怕生、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格特质。因“好问”行为所衍生的人格表现无关优劣好坏,父母最好保持开放心胸,耐心以对。当父母面对家中“好问儿”时,到底该如何“整治”?建议家长不妨先观察、分辨小孩问题的发问动机,究竟是好奇心作祟?还是依赖心使然?再决定如何处理,以摆脱焦头烂额、疲于奔命的慌乱窘境。
孩子之所以会因好奇而发问,绝大部分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经验观察。“好奇”乃人类天性使然,但受到家庭教育环境,以及每个孩子先天气质差异等因素影响,使得小孩对于事物展现“好奇”的方式不同,好问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孩子最常发问的5大问题有 :
1.简单问句,具体回答: “这是什么?是桌子。”从孩子无意义的呢喃儿语,到开始发挥好奇本性,提出单字类的问句,此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清楚”地解决宝宝心中的疑惑。针对 孩子的提问,立即、具体的告知正确答案。而等到孩子知晓的字汇越来越多,适时加深对话复杂度,例如:“这是什么?是黑色桌子,黑色的木头桌子。”
2. 不同环境,增加经验:当小孩问父母: “为什么公园里有溜滑梯?”此时,父母可告知孩子公园的功能属性,是一个休憩娱乐场所,溜滑梯之所以出现在公园,是为了扮演陪小朋友游玩的角色,借以建立孩子对溜滑梯、公园与玩乐的认知。等孩子年纪稍大一点,进入幼儿园时,也许会问“幼儿园怎么也出现溜滑梯”来表达心中困惑;这时,顺应孩子的认知成长,家长可以再更深入地为孩子解释
3. 自我性别,典型印象: “为什么他是男生,我是女生?”从孩子学习如厕开始,男女性别差异立即浮现,宝宝对于男女性征的疑惑,可是令每位新手父母语塞的大问题。因生理构造所衍生的差异行为,若孩子对此心生不解,父母不妨以自己做为案例教材,依照孩子的认知理解范围,为其建立“典型印象”。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接收团体生活的洗礼,生活经验一旦丰富(例如:从幼儿园观察到男宝宝都站着尿尿,女宝宝都坐着尿尿),对于自我性别的认知,就会更加完整。
4. 情绪观察,连结生活:对于进入幼儿园的大小孩来说,对于情绪观察更加细微。 “为什么他在哭?”借由认知、理解对方情绪后所提出的疑问,父母可连结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透过他人的情绪反应,教育自家宝贝建立“同理心”,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就能正确解答孩子对于情绪反应的种种疑惑。
5. 人际互动,建立规矩: “为什么我的玩具要让弟弟玩?…‘为什么看到长辈要问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人事物日趋复杂,不论是同侪团体,或是传统的社会规范。面对无特定答案的人际互动问题,当孩子提出疑问时,父母毋需一开始就把人性的复杂面完整呈现;协助孩子建立固定规矩,胜过解释复杂的人际习题。
其实孩子爱发问,是个良性的人格特质,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本身的没耐性、不了解,而抹杀孩子的提问。面对肯主动沟通的好问宝宝,新手父母该把握这难得的亲子交流时光,解惑之余,仍要避免一些禁忌。
禁忌1 忌负面心情
父母切忌因本身的疲累、没心情等情绪因素,而指责或禁止孩子发问;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累到不想说话, 可以委婉地告知孩子自己当下状 况,并承诺稍后与之讨论。
禁忌2 忌答非所问
由于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父母在解答好问宝宝的疑问时,答案回应最好清楚且具体,避免答非所问,以防孩子认知混淆。
禁忌3 忌逞强装懂
面对孩子五花厂、门的问题,不是所有父母都是万事通,如果“不幸”被孩子考倒,对于哪些自己也不懂的问题,父母也不必感到颜面无光,改当孩子的同学, 一起寻找答案,教学相长,绝对比不懂装懂更有意义。
禁忌4 忌咆哮怒吼
当孩子反复提问时, 父母千万不要怒吼、咆哮, 免得孩子备感挫折, 失去对父母的依赖与信任。 长期的恶性循环,将导致亲子关系急速恶化。
禁忌5 傻问题忌嘲笑
如同白纸般纯洁的孩子,就是因为对周遭事物好奇,才会出现好问行为。当孩子问出好笑、异想天开的傻问题时,父母最好可以认真回答,并懂得适时欣赏孩子的纯真,一味嘲笑、责骂,只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且无法解决问题。
好奇,是正向学习的基础动力。因为好奇所衍生的“好问”,的确能借此激励、培养思考能力。父母千万不要视好问宝宝为“麻烦制造者”,孩子肯主动提问,其实有助于父母教养。父母不妨“打蛇随棍上”,把握孩子每一次提问,适时予以机会教育,顺着孩子的疑问,耐心地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只要满足了宝宝对“知”的需求,孩子自然不会无故发问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