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爸媽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通常不會太高,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包容心和耐性也相對寬大,孩子可以獲得父母滿滿的愛與關懷。

關卡1 體力下降,玩不動了!

老來得子的第一大關卡,就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下降的體能。雖然體力會隨著年紀轉弱是不可逆的變數,但仍可以靠著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運動將身心保持在最佳的狀態。許多熟齡父母很希望在下班後能繼續陪伴孩子遊戲,卻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吃過晚餐後就想打瞌睡,孩子也很可能因此抱怨爸比媽咪都不陪他玩,爸比媽咪其實心中也很無奈。

對策. 當個「好玩的人」,不受限於年紀
陪伴孩子首重參與感,也許受限於體力,沒有辦法無時無刻跟著孩子一起跑跑跳跳,但仍可以熱心參與活動的其他部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陪伴他的心意。

關卡2 習慣用物質滿足來補償孩子

有些熟齡爸媽因為自己沒有體力陪孩子玩,加上家中就只有一個寶貝孩子,轉而利用各式各樣的物質來滿足孩子,例如:以最昂貴的玩具來代替自己陪孩子玩、請最好的保母、買最高級的育兒用品…等。

對側.  善用週遭育兒支持網絡

爸比媽咪不妨經常與有孩子的朋友交流,藉此讓寶貝增加與同儕相處的經驗,讓孩子從小培養出好的人際關係、擁有高EQ,這是比擁有物質享受更重要的事!

關卡3 堅持度不高,容易妥協

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可能過於放鬆,甚至因為叫不動了、懶得喊了,覺得乾脆幫他做一做還比較快,這麼一來,孩子便失去了許多學習的機會。熟齡爸媽對於擁有孩子這件事往往有著太多補償心理,覺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加倍疼愛孩子,但這種方式其實不見得是孩子所需要的,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時候還是需要教導、管教和學習典範,跳過嘗試錯誤學習階段、直接為孩子代勞,並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做法。

對策.  教養時要比孩子更堅持

自理能力除了代表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也表示孩子可以面對並處理自己的問題、減少對大人的依賴,日後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性也會比較好,對成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孩子的確需要獨立思考的空間,但畢竟年紀尚小,正處於成長階段的他們,還是需要父母給予指引,這之間的拿捏就很重要。照顧者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或寵溺,什麼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凡事皆由大人代勞,會使孩子因缺乏學習經驗而欠缺生活自理能力。

關卡4 當更年期碰上叛逆期

更年期和叛逆期在本質上其實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兩者都因體內賀爾蒙的變化而導致生理上的轉變,進而影響心理狀態的穩定性,處於一種情緒較為脆弱的階段。

對策. 關係夠親密,無懼黑暗期
當爸媽得更年期遇上孩子的青春期,怎麼辦?雖然這是一段容易產生碰撞的時期,但影響的程度卻是因人而異,如果在此之前親子間的關係夠親密,縱使進入這段「黑暗期」,彼此還是可以透過良好的溝通、互相的體諒來化解摩擦。

關卡5 年紀比孩子同學的父母大

熟齡爸媽還會面臨的一種考驗是:「孩子的比較」。是的,沒錯!不只父母會比較孩子,孩子也會比較父母!有些孩子在上學後會因為覺得自己的爸媽外表看起來像阿公、阿嬤而感到自卑,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比較重視外觀及同儕的想法。但是,一些較為敏感的爸比媽咪即使孩子完全不這麼認為,也可能自己在心理產生疙瘩。

對策. 接受自己,充滿自信

首先,爸比媽咪要先接受自己本來就比較晚才生小孩、年齡比較大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再來,就是讓自己的心靈「年輕化」,只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精力充沛的朝氣,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活力,自然也不會在意你的年紀。

關卡6 代溝很深,不了解孩子

時代不同,成長環境及價值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難免引起親子間的代溝,而熟齡爸媽因為脫離童稚階段已經太久,當孩子想玩扮家家酒之類的想像遊戲時,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很無聊、不耐煩,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因為在父母身上找不到共鳴而不願意再分享,形成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惡性循環。

對策. 找回童心與孩子共鳴

親子之間代溝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父母不願意更新自己固有的觀念,缺乏彈性去做一些改變。與孩子相處時,父母能不能找回自己的「童心」很重要,這會影響你容不容易與孩子建立關係,對於孩子經常接觸的東西,父母能不能保有年輕時那種對外界不確定性事物進行探索的好奇?還是到了一定年齡,這種探索就只能回歸於自我的內在世界?這些多少都會影響親子關係,因為親子之間要有一些共同的經驗與共鳴,才會更有話題和交集,在這當中父母能不能放下身段去親近孩子,或許才是熟齡爸媽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