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文副院長表示,建議大約1歲半~2歲開始戒尿布。研究顯示,如果在1歲半以前,就開始戒尿布的如廁訓練,可能反而會使成功戒掉尿布的時間延後。不滿1歲半的小孩較不能與大人溝通如廁的需求,心理與生理上大多也比較不具備可以開始戒尿布的能力,所以建議不要過早戒尿布。

劉雅文副院長指出,開始如廁訓練後,大約3個月~半年通常可以戒掉白天的尿布,但也可能因人而異,有些小孩要花更久時間才戒得掉,但大多是正常的。一般平均大約2~3歲左右可戒掉白天的尿布,但還是存在著個別快慢的差異;晚上的尿布則會戒得比較慢。大致上來說,大部分的小孩,在5歲前可陸續完成戒尿布,晚上也不會尿床(白天與晚上都戒掉尿布)。但有研究指出,直到5歲,大約有1/4的小孩仍有可能偶爾會尿床,其中又以男生尿床的比例較高(佔2/3),但通常7歲後都不再會有無法戒尿布或尿床的現象,萬一少數小孩7歲後仍無法戒尿布或尿床,應詢問醫師。

如何做如廁訓練?

×當小孩已出現如廁或換尿布的需求或意願以後,大人再準備一個小馬桶。小馬桶的高度必須適中(小孩坐在上面,腳可以踩到地板上),材質則不拘。

*最好讓小孩穿好穿脫的附鬆緊帶褲子或裙子,此階段建議少穿難脫下的連身褲。

*培養小孩更多的相關辭彙量,例如:如果已經會說「尿尿」或「噓噓」了,也可以教「馬桶」;如果還不會說「尿尿」或「噓噓」,只是用動作表現出想上廁所,也可以先從「尿尿」或「噓噓」等開始教,讓小孩順利表達如廁需求。教的方式則如:替小孩換尿布或大人上廁所時,可以跟小孩說:「噓噓」、「尿尿」、「便便」、「嗯嗯」等。大人也可以帶著小孩一起去上廁所,並將小孩的馬桶放置於大人的馬桶旁邊。

×可以讓小孩穿褲型尿布,並先讓小孩熟悉小馬桶。一開始可以先不要脫褲子、直接坐在小馬桶上,每天都坐大約2、3次(不管有無大小便),一次最多10分鐘以內。建議每天都要坐小馬桶,培養坐小馬桶的習慣。

×大約1、2週以後,等到小孩比較熟悉小馬桶了,大人可以協助小孩脫掉褲子與紙尿褲,坐在小馬桶上(2歲以後可教導小孩自己脫褲子),大人也可以說「噓噓」或「嗯嗯」等字詞,讓小孩把「坐小馬桶」與「大小便」兩件事連結起來。此外,大人也可以在小孩的面前,將小孩尿布上的排泄物從尿布上丟入小馬桶內。之後慢慢可以試著白天不要穿尿布,觀察小孩會不會自己表達上廁所的意願。但這必須多試幾次,嘗試過程中也可能會多次失敗,小孩會直接尿尿與便便,但是大人不能責罵,偶爾成功就要給予鼓勵;直到白天如廁訓練已有一定成效(例如有些時候可以成功去坐小馬桶上廁所以後),則可開始慢慢嘗試晚上戒尿布。如果抗拒,先暫緩、不責罵 少數小孩會抗拒坐小馬桶如廁,大人可以先暫緩。1、2週後再重新開始嘗試。

此外,常發生的情況是小孩尿褲子或尿床,大人火大責罵,但大人要記得不能因此責罵小孩,小孩有壓力,會更不想去坐小馬桶(他可能會將「坐小馬桶」與「被罵」這兩件事連結起來)。必須注意,戒尿布、如廁訓練只能「引導」與「鼓勵」,而不能「強迫」與「責罵」。

劉雅文副院長表示,「成功一陣子後又失敗」其實大多很正常,只要失敗頻率不要愈來愈高即可,成功一陣子後偶爾失敗、失敗次數愈來愈少,就不用擔心;但假如已成功一陣子後又失敗、且愈來愈常失敗,建議就醫檢查一下,有時候可能是尿道結構異常或尿道發炎造成頻尿等其他問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