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母乳哺餵的好處很多,包括可以降低母親罹患乳癌或卵巢癌的風險,而且母乳的營養價值很高,對寶寶來說是很珍貴的營養來源。不過許多媽咪在哺乳期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包括如何讓奶

水更多、乳頭上冒出小白點與小水泡該如何處理、如何引導寶寶正確喝奶等,本文精選哺乳媽咪最想知道的各種疑難雜症,一次解答相關疑惑,希望媽咪哺乳能夠更順利!

中醫師談泌乳

申一中醫師表示,乳汁的分泌與人體內分泌有關,泌乳激素會刺激泌乳。不過泌乳激素由腦下腺所分泌。所以如果睡覺睡得不好、熬夜、睡眠時間不足,或情緒不佳,都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

奶水不足的原因?
申一中醫師說明,奶水分泌不順大致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奶水,但是分泌不順暢」;另一種則是「體內奶水不足,因為身體氣血不夠」。前者主要是「肝」與「腎」的問題,比方我們常聽到
的「肝鬱氣滯」, 如果先天「肝」與「腎」運轉機制已不佳,後天又睡眠不足、熬夜、情緒不佳、憂鬱或是易怒等,皆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如何才能使乳汁充沛?
基本上,就是正常飲食、有適量的蛋白質來源(植物性或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皆可) , 適量飲水(每天大約1,500C.C.~2,000C.C.左右)。體內的消化與新陳代謝機轉都要靠水分參與,而且腎臟排毒也要靠尿液,如果水不夠,尿液不夠,殘留在體內也可能間接影響乳汁。)重點是要飲食均衡,也不要怕胖都不吃飯,血糖與新陳代謝有關,間接也可能與體內泌乳機轉有關。畢竟體內的各個器官與功能作用息息相關。此外,睡眠也要充足,亦要盡量保持心情愉快。此外,在飲食的方面,韭菜、人參、山楂都會退奶,要盡量避開。

是否有促進泌乳的藥膳?
大家耳熟能詳的四神湯其實也有助於促進泌乳。四神湯的四味中藥,分別包括:山藥、薏仁、芡實、蓮子。市面上所販售的四神湯有時候會佐以豬腸,其實並不用添加豬腸也有助於促進泌乳,即
使是素食者也可以飲用。

基本上想發奶的人皆可喝,這道藥膳較為溫和,屬於平補,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每日飲用。除了這四味中藥以外,也可以加紅棗來補脾胃,幫助消化。每一味中藥各4錢(大約各50公克),再加上適量的水以大火煮滾10分鐘,加一些薑與一點鹽,放溫或放涼飲用皆可。基本上,建議最好當天將藥膳飲用完畢,如果當天無法喝完,可放冰箱一天,在烹煮完畢的48小時內喝完即可(不過放冰箱的最好要回溫,以免溫
度太冰)。

麥芽究竟是發奶or退奶?
許多人常分不清楚究竟麥芽是發奶或退奶,申一中醫師說明,「炒麥芽」有退奶的作用;不過「生麥芽」則與肝有關,適量服用可能會有助於發奶。肝鬱氣滯時,可以用生麥芽來疏通淤滯的氣,所以有助於發奶。其他常見的麥則包括:小麥與中醫的「心」有關,如果容易流虛汗、睡眠品質不佳、情緒浮躁,中醫可能會用小麥來治療;黑麥則與「腎」有關,可以補腎。如果有老化、退化現象,例如:健忘、走路會喘、頭暈等,中醫可能會用黑麥來補腎。* 想退奶時: 可考慮用2 兩炒麥芽佐以1000C.C.清水,大火將水煮到沸騰,再轉小火續煮20分鐘,放到微溫或放涼後即可飲用。可以每天都喝一帖,直至退奶。

* 想發奶時:只要少量20公克的生麥芽,一樣佐以500C.C.的清水(大約兩個飯碗的水量),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續煮20分鐘,可以每天飲用,也不用特別與其他藥物避開時段服用。

哺乳期間可以服用黃連嗎?
老一輩認為吃黃連可以清胎火、去胎毒,或是改善寶寶的免疫功能。申一中醫師表示,哺乳期間母親不宜吃黃連,如果母親吃了太多黃連,可能會藉由乳汁傳給寶寶,寶寶容易有溶血的問題,紅血球被溶解與壞、繼而影響到紅血球的攜氧功能。如果想要服用黃連,要詢問醫師,不要自己亂吃,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仍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也許仍適合吃。
 

常見的通乳中藥?
四神湯的四味中藥屬於溫和平補,即使自己去中藥房抓來吃也無妨;不過如果乳腺鬱積,與乳腺暢通有關的四味中藥: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青皮,就最好不要自行服用,最好由中醫開,並依據醫囑的劑量與時間來服用。而且這四味藥藥性較涼、藥力較強,如果同時也在服用其他西藥,最好分開吃,中西藥間隔90分鐘以上,以免交互作用。如果醫師判斷媽咪乳腺不通、乳汁鬱積,甚至是乳腺炎時,才會開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與青皮作為藥物來服用。這四味中藥由於屬性比較寒涼,吃多可能會有傷腸胃的副作用,間接也可能會影響吸收與發奶,所以不是吃愈多愈好,應依醫囑服用。至於會使用到這四味中藥、乳腺不通的症狀,簡單來說即為會有脹奶的感覺,卻無法順利泌乳(體內有奶水,不過排出時乳腺被堵住路不通),脹奶脹得很疼痛、難以忍受,如果發炎、發燒、乳房紅腫熱痛,可能就是感染乳腺炎了。對照另一種奶水不足的類型,如果體內奶水生成不足、氣血不夠,這種類型的媽咪則比較不會有脹奶、脹痛難受的感覺。

是否可能有補過頭的問題?

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青皮照醫囑服用就不會補過頭;山藥、薏仁、芡實、蓮子屬性較溫和,大致上按照前文的建議劑量就不會有補過頭的問題。比較需要留意補過頭的,其實是蛋白質。許多產後媽咪為了發奶會攝取大量蛋白質,不過其實蛋白質只要適量即可,吃過量不僅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加重,而且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有限,吃太多沒吸收,可能會轉化成膽固醇與脂肪,亦可能會使媽咪發胖。而且蛋白質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所以真的要適可而止。

護理師談泌乳
哺餵母乳的好處?
對媽咪而言,可以降低母親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風險,也能幫助子宮收縮,有助於子宮復原。而且哺餵母乳每天大約可多消耗500大卡熱量,較易恢復懷孕前的身材與體重;對寶寶來說,有助於增進智力發展,由於親餵吸吮乳房,能使臉型比較漂亮、齒列較整齊,也能從母親身上得到天然獨特的抗體、在產後肌膚接觸能從母親的皮膚上得到正常菌叢,增加寶寶的抵抗力,亦能使寶寶的體溫較穩定,並能促進親子關係。
寶寶喝奶喝到睡著,要叫醒繼續餵嗎?
親餵時,如果寶寶喝到睡著、而且睡得很沉,媽咪可以撫摸寶寶的臉頰或耳垂,若寶寶並無持續有飢餓線索,就讓寶寶休息。但若是含著媽咪乳房熟睡,媽咪則需要把乳房退出,避免寶寶含著乳頭睡覺。

如何知道寶寶想喝奶了?
不建議限制寶寶多久喝一次奶,應依照寶寶的需求哺餵,才能促進乳汁分泌。寶寶想要喝奶的徵象,包括:寶寶的嘴巴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會左右找乳頭,舌頭也可能會舔嘴唇、也會吃手,這些都是寶寶餓的線索。建議媽咪藉由親子同室時多觀察寶寶,如果看到這些線索時,不妨嘗試哺餵寶寶母乳,建議最好不要等寶寶大哭時才餵,因為大哭時已經很餓,寶寶會吃得太急,容易拉扯乳頭而使媽咪感到疼痛。如果寶寶睡太久,也不用叫醒餵奶,不一定要有固定的作息時間來制約寶寶。

如何讓寶寶既喝到前奶、又喝到後奶?
許怡苹護理師說明,前奶與後奶的營養價值並不完全相同,前奶的水分比較多,後奶則是脂肪比較多,每一餐都要讓寶寶完整的喝到前奶與後奶。至於如何讓寶寶既喝到前奶、又喝到後奶呢?答案是確定寶寶有正確的含乳,且哺乳時間要足夠。

寶寶喝完一邊的奶就不喝了,怎麼辦?
生產完後的乳汁,會隨著寶寶的吸吮次數而增加,一開始乳房柔軟,在乳汁未充盈及脹奶前,則依照寶寶需求,雙側乳房輪流哺餵即可,但當媽咪奶量增多時,寶寶吸吮完一側乳房就飽了,則建議另一側的乳房可嘗試擠乳,但只需擠到乳房無腫脹感即可,因為乳汁是擠不完的。

為什麼寶寶喝一下奶就不喝了?
親餵時,有時候寶寶才喝一下奶就不喝了,除了剛出生奶量喝不多的因素以外,另外,新生兒睡眠時間長,親餵時,依偎在媽咪的身上很有安全感,對寶寶來說有安撫作用,所以較易入睡。
該如何讓寶寶乖乖喝奶?

在餵奶前,房間內即應調整較柔和的燈光,旁邊不要有其他會使寶寶分心的人事物。如果寶寶不肯喝奶,媽咪不妨輕輕摸摸他的臉頰與耳朵,溫柔地提醒他喝奶。如果還是不肯喝,也不用強迫寶寶喝奶,待寶寶飢餓線索更明顯時再協助寶寶含乳,寶寶會比較認真吸吮。

上一胎奶水的多寡,是否會影響下一胎?
上一胎奶水多或奶水少,與下一胎奶水的多寡無關。只要依寶寶需求哺乳刺激乳房,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就會有乳汁產生。許怡苹護理師認為,想要有足夠的母乳,最好的做法就是堅持餵全母乳(哺餵母乳需持續半年以上),多讓寶寶吸吮、給予足夠的刺激,奶水就會愈來愈多,這是自然界的供需原理。產後依寶寶需求哺餵母乳,2~3天奶水會持續增加。

母乳與配方奶能不能混合餵食?
母乳與配方奶不能混合在同一個奶瓶裡餵食。因為配方奶必須用熱水去泡開,但是母乳則是超過60度以上就會喪失活性,會導致母乳的益處大幅降低,所以不能放在同一瓶裡餵食。母乳與配方奶的哺餵順序?

有些媽咪會問:「我這餐母乳不夠多,想餵配方奶,該怎麼餵呢?」在臨床上還是會鼓勵母親持續哺餵母乳,以利乳汁持續分泌,若母親堅持要求給予嬰兒配方奶時,應先於親餵母奶後,再視嬰兒需求給配方奶,建議不要先餵配方奶再餵母乳,避免嬰兒不願意吸吮乳房的情形發生。

乳腺炎&脹奶,該如何區分?

乳腺炎會伴隨著感染的症狀,例如:發燒、乳房紅、腫、熱痛等,且通常是單側乳房;而脹奶則是只有雙側乳房感到腫脹。所以最主要的區分方式就是有無發炎反應。乳腺炎也可能會因發燒而引起頭痛、全身寒顫發抖,症狀因人而異。

乳頭上為什麼會有「小水泡」?
「小水泡」大多是因為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所引起,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即可避免,寶寶正確含乳徵象包括:寶寶可以含住乳頭及及大部分的乳暈,吸吮時下嘴唇會外翻,而且寶寶的臉頰兩側會鼓鼓的,可以聽到寶寶吞嚥聲音,且哺乳後媽咪可以明顯感覺到乳房變軟。如果親餵寶寶時含乳姿勢不正確,容易發生乳頭破皮與乳頭有小水泡的問題,因此要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就要引導寶寶正確含乳,引導的方式為讓寶寶的上嘴唇碰到媽咪的乳頭,寶寶就會張大嘴巴,待寶寶嘴巴張得像打哈欠時,將寶寶靠近乳房,讓寶寶含乳。

如果吸吮方式錯誤,如何讓寶寶重吸?
寶寶吸吮時若有「嘖嘖」聲或媽咪感到乳頭疼痛,與寶寶的含乳姿勢錯誤有關,此時建議媽咪用小指頭放到寶寶的嘴角,讓寶寶鬆開乳房,媽咪再退出乳頭,再依照上述的引導方式,讓寶寶重新含乳。

乳頭上為什麼會有「小白點」?
乳頭上有「小白點」通常為乳頭上角質增厚所造成,導致乳腺管的出口被阻塞,乳汁流不出來,媽咪也會因此而感到疼痛。
如何處理?
當發現有小白點時,還是可依嬰兒需求哺餵母乳,若是小白點持續存在,可使用橄欖油輕輕按摩乳頭,嘗試將阻塞乳腺的角質層軟化,或使用濕毛巾或溼紗布,輕輕擦拭乳頭,去除塞住乳腺的角質;在網路上有些媽咪分享「拿針來戳掉小白點」的方法,並不恰當,因為自行拿針戳可能會造成傷口,也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如果小白點依上述處理方法仍無法解決,建議最好去醫院找醫師評估處理方法為宜。

孕期仍可哺餵大寶母乳嗎?
許怡苹護理師表示,臨床上仍有部分媽咪在懷了二寶後仍持續哺餵母乳。哺乳時,須注意哺乳姿勢,盡量別壓迫腹部,且哺乳時大寶需有良好的支托,並須時時觀察有無宮縮情形,若有早產的徵兆或不適,應先暫停並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親餵母乳的姿勢與特點?
搖籃式
彷彿像搖籃一樣將寶寶抱在懷裡哺餵、自然而親密,是相當常見的親餵姿勢,不過乳頭較短或乳頭凹陷的媽咪,使用搖籃式哺乳時,寶寶若是無法正確含乳,則可以採橄欖球式哺餵。且哺乳無特定的姿勢,只要咪
及寶寶感到舒適即可。

橄欖球式
顧名思義,就像抱著橄欖球一樣抱著寶寶(寶寶的下半身穿過媽咪的腋下)。橄欖球式雖然相較於搖籃式比較少人使用,不過也有一些特定族群特別適合橄欖球式餵姿,例如:生雙胞胎的媽咪,正好可以一邊乳房分別餵一個寶寶;或是以搖籃式哺餵,而寶寶無法正確含乳,則適合改用橄欖球式。

側臥式

側臥對於媽咪而言,是最能休息、最舒服的親餵姿勢。如果剖腹產產後還不方便起身時(例如:半身麻醉避免腦脊髓液流出,產後要臥床8小時),此時可採側臥式餵姿。

可以吃奇異果等高致敏性食物嗎?
哺乳期可以吃奇異果、蝦、蟹…等高致敏性食物嗎?如果媽咪與老公本身都對該種食物過敏,最好盡量不要吃;不過如果本身沒有對該種食物過敏,其實還是可以嘗試吃一點看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對奇異果等食物過敏。其實媽咪所吃的食物傳給乳汁的量不多,不過還是要注意吃了這些食物餵奶後,寶寶是否有過敏症狀。至於咖啡則是一天仍可喝一小杯(最好不要超過180C.C.),哺乳期也不能喝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關於乳腺炎,要注意什麼?
乳腺炎的產生通常與乳汁無法有效排出乳房有關,所以發生乳腺炎時,還是需要頻繁哺餵母乳,也可嘗試使用不同姿勢哺餵,寶寶在吸吮時可以輕輕地按摩乳房,但避免過度用力按摩硬塊。但若劇烈疼痛或是媽咪有發燒、乳腺炎進展成乳房膿瘍情形,則需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

有些寶寶吸力弱,可能會吸不到奶?
早產兒或極低出生體重兒可能會因為肌肉張力弱而導致吸吮力道不足,但在醫師許可下還是可以嘗試親餵母乳;若寶寶親餵時不專心,可嘗試營造安靜的喝奶環境,觀察寶寶的含乳姿勢是否正確。

職業婦女的哺乳要訣?
職業婦女在辦公室時最好每3~4小時擠一次奶,避免乳房過度腫脹,導致泌乳量降低;許怡苹護理師提醒,媽咪下班返家後,建議盡量親餵寶寶,上班時擠出的乳汁則可交給帶寶寶的保母或長輩,在媽咪上班不在家時使用;而且在上班時段擠出的乳汁,需適當的保存,可使用集乳袋,並須註明乳汁的保存時間。

想要泌乳順暢,喝愈多水愈好?
許怡苹護理師表示,水分的攝取與乳汁的多寡無絕對關係,建議媽咪飲食上須採均衡飲食,並依個人需求攝取水份,也依寶寶需求哺乳,讓乳房可以將乳汁適時排出,即可刺激乳房不斷產

乳頭被寶寶咬得很痛,怎麼辦?
哺乳時,若乳頭破皮可能與寶寶含乳不正確有關,建議可調整寶寶含乳姿勢來預防乳頭破皮發生;若不慎發生破皮情形,建議可塗抹一點乳汁或羊脂膏來保護乳頭,但如有紅腫感染現象,則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如果親餵時,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使媽咪感到不舒服,要退出重含一次;有時候則是因為寶寶長牙時,牙齒會癢、寶寶會想咬東西,如果寶寶咬媽咪的乳頭,要堅定地告知寶寶不可以,並且平時要給予固齒器來按摩牙齦。當寶寶咬媽咪的乳頭時,媽咪最好不要大叫或表現出驚嚇的反應,不然寶寶可能會覺得「媽咪的反應好好玩喔!」反而再繼續咬。

親餵需要拍嗝嗎?
在臨床上親餵母乳不會特地教媽咪拍嗝。因為寶寶含乳時與乳房貼合,寶寶吸到空氣的機率比較小,但若寶寶在新生兒階段,含乳不正確、吸吮時有「嘖嘖」聲,表示有吸入空氣的可能;或是每次親餵完後寶寶容易吐奶,建議仍需拍嗝;若是採瓶餵、杯餵或以湯匙餵奶,都可能會吸入空氣,所以最好都要拍嗝,即使是瓶餵母乳也要拍嗝喔!若拍嗝無法讓寶寶將胃中空氣排出,建議可嘗試讓寶寶稍微睡高一點,或是寶寶採左側臥躺(大約至多側臥45度即可,在背後墊捲起來的毛巾,不用完全側臥,因為大約4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會翻身,完全側臥有可能會變成趴睡)。左側臥位是因為寶寶右側的支氣管比較平、直,萬一溢奶可會導致吸入性肺炎。不過也要注意,不是拍了嗝就不會溢奶,這與寶寶賁門括約肌仍不成熟有關。即使是親餵母乳,寶寶仍有可能會溢奶,雖然不用拍嗝,不過可以稍微朝左側臥躺。

想讓寶寶離乳,該怎麼做?
萬一不得已要讓寶寶離乳,可減少寶寶親餵的次數,白天可用副食品來取代部分母乳餵食,漸進式慢慢遞減母乳哺餵的次數,可保留睡前那一餐,例如:一天如果本來親餵8次奶,可以慢慢遞減到親餵6次,不要驟然離乳。脹奶時,不用把乳房擠到完全變軟,最好擠到維持有一點快脹奶的感覺,但是不要脹過頭。可吃炒麥芽與韭菜等退奶食物,或是穿緊身內衣來給予乳房適度壓迫,若自然退奶過程不順利,可請醫師開退奶藥物服用。

親餵母乳比瓶餵母乳好?
瓶餵母乳時,寶寶吸吮奶嘴的方式與親餵母乳時不太相同,瓶餵會吸吮得比較輕鬆(親餵則會吸得比較費力,也要含對才能吸出乳汁),所以有些寶寶瓶餵後有可能不會接受親餵。此外,親餵有助於使寶寶的齒列排得比較整齊、臉型也可能會比較漂亮,甚至有助於智力發展。如果可以最好以親餵為優先,若不方便或有其他考量再瓶餵。如果決定瓶餵,在奶瓶的挑選上,滿月的寶寶可用圓孔奶嘴。圓孔的流速比較慢,將奶瓶倒過來,大約1秒可以滴1滴奶的流速最理想(新生兒不適合喝流速太快的,以免溢奶或嗆奶);當寶寶滿月後,即可考慮換成十字孔,寶寶的吸力夠,比較能夠控制吸吮的力道與流速。

母乳的保存方式?
如果母乳當餐喝不完,該如何保存?乳汁擠出後,在室溫下可以放置大約6~8小時。倘若都是在室溫6~8小時內所擠出的母乳,其實還是可以放在同一個奶瓶裡。不過如果已經冰過,就不能再放在同一個奶瓶裡。如果當天或近幾日會拿來餵寶寶,可用奶瓶或集乳袋放冰箱冷藏大約3~5天;如果母乳太多要放冷凍,則建議使用集乳袋,一般冰箱上面的冷凍庫可存放大約3個月;倘若家裡有獨立冷凍櫃,則可存放大約半年至1年。

母乳加溫時要注意的事項?
用溫奶器或隔水加熱皆可。不過要注意,溫奶器設定建議不要超過60度,因為60度以上可能會影響母乳的活性;隔水加熱也是使用不超過60度的水即可,將奶瓶泡入鍋中直至母乳變溫,萬一母乳太冰,可能要換1~2次水。不過已經溫過的母乳,寶寶若當餐沒喝完,不可留於下餐食用。

如何以手擠奶?
先將手洗乾淨,手放在離乳頭大約2~3公分距離的乳暈周圍,先往胸壁方向擠,再往前推。由於整個乳房都有乳腺環繞,所以當一個方向乳汁流速變慢時,可以再換其他方向擠。擠到乳房不會感到腫脹不適即可。

可以「排空乳汁」嗎?

乳汁不斷在製造與分泌,無法將乳汁完全排空,所以,媽咪在脹奶時除了依照寶寶需求哺乳外,若哺乳後確定寶寶吃飽了,乳房仍腫脹,只需將乳房中乳汁擠出至無乳房腫脹感即可。

脹奶又排不出奶,可以熱敷緩解不適?
許怡苹護理師表示,現在臨床已不再施行「脹奶熱敷」,因為用熱易導致組織腫脹,媽咪乳汁不易排出,近年來建議使用冷敷及晃奶,冷敷方式為使用冷毛巾敷乳房,並避開乳頭及乳暈。或是可以用冷藏過的高麗菜葉冷敷乳房,有助於消腫、減少疼痛感。建議將高麗菜葉洗淨,放置於冰箱冷藏室中冷藏,將葉片剝成小片或切碎,敷於乳房上避開乳頭和乳暈(因為覆蓋乳頭與乳暈會抑制排乳),大約冷敷15~20分鐘,以減輕乳房腫脹疼痛。

母乳很營養,可以讓寶寶只喝母乳嗎?
喝母乳的寶寶,在4~6個月時可以開始補充副食品,讓寶寶開始接觸母乳以外的食物,使營養更為均衡。

媽咪腰痠背痛,怎麼辦?

產後腰痠背痛可能是孕期姿勢不正確所造成,建議媽咪們在哺餵母乳時,餵奶姿勢需要有適當支托。比方採搖籃式餵奶時,建議在媽咪的腿上放枕頭或授乳枕,媽咪的手肘下可以墊枕頭來支撐,腳下踩小板凳,背後也可以放置靠枕(不過這些支托的擺放以媽咪感覺舒服為前提,如果媽咪感覺不舒服,也不一定每個部位都要這樣做)。至於腿上的枕頭則是依據寶寶的體型與年齡而定,如果寶寶年紀比較大,墊起來會太高而導致含乳姿勢不正確,則不一定需要使用生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