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多數醫師還是會建議孕婦優先考慮自然產。陳奐樺醫師表示,剖腹產的主要適應症包括:胎位不正、多胞胎妊娠、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生殖器疣或皰疹、愛滋病患者……等。此外,待產
時發生不可預知的狀況,例如:胎兒窘迫,也有可能改採剖腹產。不符合上述適應症而選擇自費剖腹的孕婦主要是因為怕痛、或是擔心「吃全餐」(也就是經過一段自然產的待產時間,結果產程遲滯改成剖腹產,
變成兩種產痛都要經歷);華人社會也可能因為希望孩子在良辰吉時出生,而選擇剖腹產。

剖腹產沒有風險,自然產才有風險?陳奐樺醫師表示,其實不能完全這樣說,自然產與剖腹產皆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與各自的優缺點,剖腹產不一定能完全控制風險,例如:手術過程大出血、術後傷口感染。是否需要灌腸、剃陰毛、打點滴、剪會陰?

自然產:

灌腸、剃陰毛:陳奐樺醫師指出,每家醫院與醫師的做法不一定相同,以亞東紀念醫院來說,自然產產前不用灌腸與剃陰毛。

打點滴:自然產產前必須打點滴,通常在住院做抽血檢查時,醫護人員會順便將軟針留在手臂上,待產中視情況再藉以補充水分或給予藥物如催生藥。此外,產後為了幫助子宮收縮及排出惡露,也必須藉由此管路給予藥物。因此產婦不應拒絕護理人員建立管路。少數情況可能會因為找不到血管而多捱幾針,或是漏針而引起局部腫痛,此時就會換個部位再試試。極少數的人也可能因打點滴而導致局部發炎,一般只要馬上移除管路、冰敷或敷黃藥水即可。

剪會陰:是否剪會陰,要看當下的生產情況而定。如果寶寶的頭不大、產婦的骨盆腔不小,研判可順利生產,則不一定要剪會陰。不過初產婦的骨盆肌肉大多較緊,如果沒有剪會陰,寶寶的頭擠出來時,會陰部位的裂傷可能會裂到肛門,傷口較不規則,剪會陰的好處是可以控制裂傷的方向,傷口較為平整。剪會陰的時間點為寶寶的頭快出來時。若時間充裕則醫師可能會給予局部麻醉,否則便會直接剪開。多數情況產婦都不知情,因子宮收縮的痛遠超出會陰剪開的痛。

剖腹產:
剃陰毛、剪會陰:剖腹產一般不用剃陰毛或剪會陰,因為寶寶並沒有通過陰道出生。

灌腸:各家醫院與醫師的做法不一。剖腹產灌腸的目的除了加速術後腸子排氣,也為了預防術中萬一腸子不慎破裂,導致腹腔內的感染。亞東醫院的慣例是要灌腸,除非是緊急剖腹產,時間上來不及才會跳過這個步驟。

打點滴:剖腹產也必須打點滴。在住院抽血評估檢查時,會將軟管接上軟針,但是剖腹產與自然產打點滴的原因並不全然相同。剖腹產必須打點滴是因為產婦術前必須空腹至少8小時,打點滴可讓產婦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另外,剖腹產前30分鐘,亦得透過管路給予預防性抗生素(一般手術大多會這樣做)。

自然產一定要做內診嗎?

自然產必定得做內診,目的是為了要知道產婦的產程進展。陳奐樺醫師說明,醫護人員會使用手指觸診,才能知道子宮頸開了幾公分與胎頭位置多低了。如果子宮收縮很密集,可能大約1小時就要做一次內診,不然一般大約2~4小時做一次內診即可;剖腹產則一般不用做內診,除非還沒進入開刀房,產婦就出現產兆,如宮縮、出血、破水等,才會要內診評估產程,視情況馬上緊急剖腹。少數個案可能來不及進入開刀房便已
經子宮頸全開而自然生產。

剖腹產,胎兒比較容易吸入胎便?

有些人覺得「剖腹產的胎兒比較容易吸入胎便」,其實這不是正確的觀念,自然產的寶寶也可能會提前解胎便而吸入胎便。多數在母體內解胎便的胎兒是因為缺氧所致(正常情況應該是出生後才解胎便),與生產方式沒有直接相關性。自然產會使寶寶的頭型改變嗎?分娩時,胎頭會因為受到產道擠壓而水腫,我們稱之為產瘤,通常1週內就會自行恢復正常。陳奐樺醫師解釋,新生兒的頭骨囟門尚未完全癒合、仍有彈性,所以不用太擔心。如果是因為使用真空吸引,有時候會使寶寶的頭部留下血腫,出生後大概2~8週就會消失。

胎兒的罹病率與風險?

自然產與剖腹產有各自的問題。自然產可能會肩難產、導致寶寶臂神經叢受損,甚至骨折;而剖腹生產的寶寶,比較容易有呼吸窘迫、免疫系統問題如腸胃道過敏及患異位性皮膚炎。根據研究,自然產的寶寶在待產過程中有緩衝時間適應外界變化,所以出生後比較不會有過敏的問題。

如果想再懷孕,這一胎怎麼生較好?

陳奐樺醫師認為,如果沒有特別的適應症或必須選擇剖腹產的原因,自然產最好。研究指出,自然產的產婦日後的受孕能力較佳,而剖腹產的產婦可能會因為術後沾黏,導致輸卵管阻塞,日後比較不易受孕,或是較易子宮外孕或流產。即使懷孕,下一胎容易有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

發生羊水栓塞、靜脈栓塞的機率?

羊水栓塞的發生率,剖腹產是自然產的兩倍,目前原因不明,也無法預防。剖腹產的產婦比較容易有靜脈栓塞的風險,原因是術後傷口疼痛而不敢起床,加上孕婦血液濃度本來就比較高,所以下肢或肺栓塞的可能性便會提升。因此建議產後盡量別躺太久不動,產後8小時左右即可翻身,再循序漸進慢慢下床;若還無法下床,也可選擇在床上活動一下手腳。

自然產與剖腹產,產後疼痛的時間?

自然產只有會陰傷口,通常大約2、3公分左右,產後通常痛2、3天而已,也可以隔著毛巾冰敷,一次冰敷時間不超過15分鐘,亦可服用口服止痛藥;剖腹產的肚子傷口則大約10~15公分,產後大約痛1~2週。

只有剖腹產的傷口可能感染?

其實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傷口皆可能感染,不過剖腹產的感染機率較高,因為腹部傷口較大,倘若沒照顧好傷口,較易癒合不良及感染。剖腹產後建議要綁束腹帶至少1~3個月以支撐及保護傷口,並且少搬重物,以免傷口再度裂開。術後前7~10天依照醫囑換藥,萬一傷口滲濕要勤換紗布。自然產如果生產時造成四度裂傷(涉及肛門),可能較容易有傷口感染,甚至是瘻管的產生。

生產時間長短比較?

剖腹產從麻醉後開始算起,只要大約30~40分鐘即可縫好傷口、完成手術;自然產的時間則差距很大,在子宮頸開3公分以後,初產婦平均大約8~20小時生產,甚至更久都有可能,經產婦則生產速度較快。產婦若因出現產兆來院,醫護人員會先內診評估子宮頸開口,住院標準為子宮頸開3公分以上,若還不達標準,視情況請孕婦先行返家或在附近走動一段時間再複查。

剖腹產後可以哺乳嗎?

產後皆可哺乳。不過由於剖腹產半身麻醉,產後要平躺6~8小時,哺乳姿勢可能會較受限,但仍可哺乳。

自然產一定要綁胎兒監視器?

為了避免生產時隨時有變化,例如:胎心音不穩,產婦在躺床待產時,便會一直綁著胎兒監視器。下床解尿時可以將胎兒監視器暫時拆下來,解完尿再綁回去(倘若胎兒狀況不穩定,則不能拆下);剖腹產則不用綁胎兒監視器,只要在手術前聽一下胎心音,確認胎兒仍存活即可。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麻醉

吳文毅主任說明,剖腹產採半身麻醉,為脊椎內麻醉,麻醉運動與感覺神經,會較快產生效用;自然產如果有使用減痛分娩,減痛分娩則是脊椎外的麻醉,不會麻醉運動神經,較慢產生效果。無論是減痛分娩或半身麻醉,對寶寶都不太會有影響。

許多孕婦會好奇:「萬一自然產必須臨時改採剖腹產,先前打的減痛分娩還有用嗎?」其實仍有用。麻醉科醫師會在原先的減痛分娩上,再加一點劑量,即可改為剖腹產。不過這樣會比較慢才發生效用,大約會比原來半身麻醉晚20~30分鐘才作用,減痛效果差不多。

自然產產後較易尿失禁?

自然產產後比較容易尿失禁,也比較容易陰道鬆弛與脫垂,因為生產可能會使陰道肌肉受損。這三種狀況產後皆可一起治療,輕微者可用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強化骨盆肌肉群;比較嚴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者,則要考慮以手術治療。不過也要澄清一個觀念,自然產並非一定會導致陰道鬆弛,自然產只是陰道鬆弛的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如果產婦年紀較大,骨盆腔肌肉較鬆弛,或是常搬重物腹壓大、或過於肥胖,也可能會使陰道鬆弛。陰道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上面是子宮,一旦陰道鬆弛,也會比較容易脫垂,無論是膀胱、子宮、直腸,皆有可能脫垂。

吳文毅主任指出,自然產待產過程中產程遲滯(子宮頸只開6公分,超過6小時沒進展)、臨時改剖腹產的人,因為已經歷待產的過程,寶寶的頭還是可能會使產婦的骨盆受損,即有可能造成尿失禁,產後半年大約7、8成的人可以擺脫尿失禁的困擾,少部分的人需要後續治療。

如何避免吃全餐?

目前沒有任何醫療儀器可以確定自然產一定可以將寶寶生出,有時候遇到狀況仍免不了改剖腹產吃全餐(吃全餐大約佔所有產婦中的一成左右)。不過基本上與產婦的骨盆大小、胎兒大小有關,骨盆不能太小、胎兒不能過大,而骨盆大小通常又與產婦的身高成正比,身高愈矮,骨盆通常愈小,如果寶寶較大,吃全餐的機率也比較高。不過這些僅為推估,並非100%準確。而且即使是吃全餐,傷口也不會因此而更大,產後通常也不會比原先已預定剖腹產更痛。其實「是否可能因突發狀況、臨時改剖腹產」不應該是產婦關心的重點,最重要的是母胎均安、平安生下寶寶就好。

自然產的優點與缺點

吳文毅主任表示,自然產的優點為產後恢復快、產後傷口較不痛、比較不會有手術沾黏與傷口感染的問題、會陰部比較不會留疤、傷口比較小,而且因為生產過程寶寶由陰道娩出,經產道擠壓,擠出肺部的羊水,對寶寶的呼吸會比較好;缺點則是生產時間不一定,也有可能在三更半夜生產,產前比較痛,全家人都要等比較久,生產中的變數也比較大,要隨時觀察胎心音等。萬一難產生不下,必須臨時改採剖腹產,產後尿失禁、陰道鬆弛與脫垂的機率較剖腹產高。在費用的部分,自然產較少自費醫材,除了減痛分娩外,生產費用為健保給付。

吳文毅主任指出,自然產的待產時間長(第一胎也可能待產2、3天),第二、三胎由於先前已有「開路英雄」,所以會生得比較快。

剖腹產的優點與缺點

吳文毅主任表示,剖腹產的優點是可以先約好剖腹產的時間,全家人比較方便做計劃(不過最好是選白天上班時間;晚上手術醫護人員精神不濟,效果不一定好),也沒有難產、卡住的問題,產後比較不易尿失禁、陰道鬆弛或脫垂;缺點為因為是手術,有器官沾黏與麻醉的風險,而且產後恢復得比較慢、傷口比較大也比較痛(自然產是產前痛,剖腹產是產後痛),比較慢才能下床。傷口也較易留疤,例如:蟹足腫。此外,上一胎剖腹產,醫師會縫合子宮,縫合處子宮張力與彈性較不佳,如果太快再懷孕,子宮有破裂的風險,不過機率較低。

剖腹產除了健保給付外,自費醫材較多,例如:防沾黏醫材大約1萬5千~2萬元不等、術後自控式止痛則大約6~8千元。

產後進食時間相同嗎?

吳文毅主任表示,自然產產後可隨時進食;剖腹產的半身麻醉則要平躺大約8小時後才能坐起,多數醫師會建議等排氣後再進食與喝水。之所以最好等排氣後再吃,是為了降低腸道的損傷機率,不過腸道在手術中損傷的機率微乎其微,如果不想等排氣後,想要產後8小時直接進食也可以。盧信芬主任補充,可以先嘗試喝水,如果不會想吐,再吃食物。最好從流質到半固體循序漸進,而且不要太油膩。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最好別立即吃人參或酒,人參可能會導致出血;酒則會影響傷口癒合。過於生冷的食物也盡量少吃。

剖腹產會導致月經拖得比較久?

盧信芬主任表示,的確有這個可能。如果子宮傷口癒合不好,手術所留下的疤可能會藏血(積血),之後月經的時間較易拖得比較長,可能整個月都有滴滴答答的咖啡色月經。可考慮服用避孕藥或收縮藥幫助子宮收縮,或是再次以手術處理。不過必須經過醫師鑑別診斷,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子宮癌等,確認原因才能正確處理。

如何預防自然產裂傷瘻管?

盧信芬主任指出,自然產生產時會陰部裂傷沒縫好,或是傷口照顧與癒合不佳,可能會形成瘻管;剖腹產則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想要避免自然產產後出現瘻管,坐月子期間傷口養護、充分休息、營養均衡、排便習慣正常都很重要。在傷口的部分,產後1個月內只要用灌洗瓶裝溫水,大小號後都由前往後沖一下外陰部即可,不用灌洗陰道(剖腹產也可以這樣做,順便可以沖掉殘留的惡露);至於排便的部分,最好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攝取蔬果與喝水,以免糞便太硬、便祕,導致傷口裂開。

生產的過程中,當寶寶的頭已出來,如果產婦繼續用力,有時候寶寶可能會衝太快,也可能會造成產道裂傷,所以要聽從醫護人員指示,不要一直用力。


自然產與剖腹產,皆須插導尿管?

盧信芬主任表示,自然產不用插導尿管;剖腹產則因躺床與麻醉期間如廁不便,所以要插導尿管。通常會在手術前插導尿管,手術隔天排氣後再拿掉。